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观点:不动产登记出错 工作人员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制日报  2015-03-11 10:43

[摘要] 不动产登记法律责任是不动产登记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登记的准确性与 性十分重要。我国物权法第21条仅对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作了原则性规定,具体问题留待不动产登记的专门法律去解决

不动产登记法律责任是不动产登记制度中不可忽视重要一环,登记准确性与 性十分重要。我国物权法第21条仅对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作了原则性规定,具体问题留待不动产登记专门法律去解决

□ 琪

不动产登记法律责任是不动产登记制度中不可忽视重要一环,登记准确性与 性十分重要。我国物权法第21条仅对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作了原则性规定,具体问题留待不动产登记专门法律去解决。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正式施行,然而《条例》只对一些原则性内容作了规定,具体操作仍需要一些详细制度设计进行规范。

登记错误赔偿责任性质

关于登记错误赔偿责任性质,我国法律并未明确,司法适用上也存有分歧,主要存在国家赔偿责任说与民事责任说争议。两种定位对于责任承担有着诸如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诉讼时效期间等实体与程序上诸多差异。一种观点认为:登记机构是国家机关,登记行为属于具体 行为范畴,因此登记机构因登记错误应承担责任应该是国家赔偿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动产登记尽管是国家机关 行为,但不动产登记是一种民事权利变动行为,属于私法范畴,因此登记错误赔偿责任应定位为民事责任。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起草《关于使用物权法若干问题解释(一)》讨论过程中,也提供了受理登记错误赔偿民事诉讼意见。虽然学界主流观点更加倾向于将登记错误赔偿责任性质定位为民事责任,以此解决登记机构与登记申请人等承担共同责任时责任形态及诉讼程序问题,此观点对登记错误责任相关制度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但是征求意见稿未明晰责任性质,而《条例》在第29条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或者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依照物权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基本上排除了国家赔偿责任,而具体操作路径仍待进一步研究。

登记错误情形不周延

登记错误一般是指因某种原因所致登记簿记载事项与登记时不动产事实权利状况不相符合情形。其中造成登记错误因素有很多,如申请人提供错误、虚假申请材料等,实践中因单一因素或者各因素综合导致登记错误十分普遍。而征求意见稿仅涉及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修改登记事项,串通他人进行虚假登记等情形,《条例》也仅是多了一个“进行虚假登记”概括性表述,不恰当限缩错误登记情形,显然不足。基于充分考虑权利人利益考量,应该通过明确登记机构实质审查义务,构建登记机构无过错赔偿责任。征求意见稿以及《条例》均就不动产登记审查、查验、现场查看做出了规定,并要求审查申请登记之不动产是否存在权属争议。相较于物权法12条规定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模式,《条例》倾向于实质审查模式,但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仅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赔偿责任,缺少一般规定。对于登记机构工作人员一般过失不予追责,并不妥当。值得注意是,相比征求意见稿,《条例》新增 1条:“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不动产登记工作相适应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加强对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对不动产登记人员提出原则性要求,将对保证登记行为准确性,提升登记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不动产登记机构对其工作人员造成损失应承担替代责任

从征求意见稿及《条例》中“给他人造成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模糊规定,可以推测出立法机关对于不动产登记机构作为主体承担责任谨慎态度。然而由文义分析可得,此处规定责任主体是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将赔偿责任定位为民事责任角度看,依照物权法第21条第2款“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人追偿”以及侵权责任法第34条 款“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此外,《房屋登记办法》第97条第2款规定,“房屋登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房屋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由房屋登记机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房屋登记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登记错误工作人员,有权追偿”。不动产登记机构作为一个抽象集合,其 职能是通过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来体现。因此,由于工作人员过错导致登记错误,登记机构对由此而造成损失应承担替代责任、无过错责任。不动产往往价值较大,造成巨额损失由一般工作人员经济能力难以完全弥补。相比之下,登记机构登记业务均通过一定标准收取费用,其机构稳定性与资金充足性有能力为遭受损害受害人提供实际救济。由登记机构承担替代责任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登记机关加强对登记人员选任与监督,增强其职责意识。而造成登记错误工作人员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自应对其行为承担一定法律后果。除 处分、刑事责任之外,登记机构可以行使追偿权,但追偿对象应限制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工作人员范围内。此外,导致错误登记因素并非仅仅在于登记机关内部,提供证明材料评估、鉴定、中介等机构,以及申请人均应就其行为如何承担责任,因多方过错混合形成登记错误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等。征求意见稿及《条例》均未能对此作出规定,也应进行补充。

登记机关赔偿范围并未明确

从比较法角度,赔偿标准上主要有三个原则:惩罚性原则即赔偿数额超过当事人实际损失,一定程度惩罚有过错国家机关;补充性原则指赔偿所受实际损失;抚慰性原则指赔偿标准低于实际损失。这主要是将登记错误赔偿作为国家赔偿角度来讲。大部分国家与地区对登记机关赔偿范围做出了一定限制。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登记机关赔偿范围缺乏详尽规定,一般依靠人民法院通过自由裁量进行裁决。登记错误责任定位在民事责任情况下,民法上损害赔偿所奉行填平主义,赔偿所受损害与所失利益,则对于受害人赔偿应该是全面赔偿。虽然充分保护了权利人利益,但同时登记机构赔偿责任对公共财政不免负担过重,仍需要引入相关机制进行平衡。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此问题也未作出明确解答。

赔偿资金筹措问题

登记机构承担全面赔偿民事责任无疑对于受害人损失补偿为充分,但这也确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也有可能因预算经费限额而不能充分救济。因此,需要借助相关机制进行赔偿责任转移或分散。早在2006年物权法起草时,在登记过程中引入公证并以此分担赔偿责任设想就已被否定。参考域外国家和地区赔偿保障机制,主要有国家赔偿制度、利用者赔偿制度、保险机构赔偿制度三种,在条例讨论过程中,也曾有建立登记赔偿基金提议。登记机构在收取登记、查询费用中抽取一定比例建立赔偿基金,用于赔偿由于登记错误而使权利人受到损失,澳大利亚、英国与台湾地区采用此种模式且运用较为成熟。赔偿基金构成还包括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定期拨付以及向造成登记错误人追偿后取得赔偿费用。此外,通过运用赔偿基金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赔偿资金充实保障。保险机制具有较强风险分担能力,通过理赔程序可以保障利益受损权利人得到及时并且充分有效补偿,进一步实现风险社会化分散。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成都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